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再鼓干劲 开启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聚焦桂林市城管委环境治理能力再提升的探索实践

2018-06-20  来源:  [打印本页]

  5月30日,正在建设中的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 桂林市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记者唐艳兰 摄

 北冲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通讯员陈科夫 摄

 正在升级改造的五里店污水处理厂,在完成提标改造后,出厂水将达到一级A类标准。 记者桂晨 摄

整治后的南溪河水质明显改善。通讯员莫碧琨 摄

洒水车在城市主干道洒水降尘。通讯员张一帆 摄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桂林市民积极响应垃圾分类行动,从意识和行为上推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走向深入。记者陈静 摄

 今年4月,平山垃圾处理场工作人员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记者谭熙 摄

 市渣土办组织一县六区加强夜间巡查、执法,作为桂林渣土管理改革深化的有效突破口,有效提升了渣土管理水平。通讯员徐馨 摄

    5月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甫一落幕,直面“三期叠加”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新形势,桂林城管委系统再鼓干劲,奋力开启桂林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眼下,漓江截污、水体修复加快实施,漓江流域综合整治纵深推进,垃圾分类试点逐步铺开,渣土管理改革阔步向前,道路扬尘有效抑制,城镇饮用水备用水源建设整装待发,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冲刺收官……为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桂林市城管委立足全局,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精耕责任田,抓根本、抓长效、抓效能,推动环境治理能力再提升,激活监管改革久发力,实现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抓根本,推动环境治理能力再提升

    5月底,灵剑路药材市场的两违建筑被拆除,进一步推动了灵剑溪水环境的彻底改善。

    据了解,以治理漓江沿岸及支流沿线乱搭乱建、违法建设等漓江水质污染源为重点,集中整治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行为,只是对漓江水环境治理改善的一部分。

    2015年,桂林市对漓江及其支流的7条河流进行排查,开始了新一轮触及根本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其中,南溪河、灵剑溪和道光水在排查中被确定为黑臭水体。对此,桂林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成立桂林市黑臭水体整治领导小组,由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担任项目业主,对漓江(城市段)直排口截污和市区黑臭水体进行治理。2015至2017年,通过实施14个截污整治子项目,对以上三条黑臭水体实施整治,累计敷设管道(DN200-1200)11667米,建成泵站两座、泵井6座,清淤1920米,砌筑河堤1240米,拆除养殖场一家,拆除公厕一座。经过3年标本兼治,南溪河及道光水已基本消除黑臭,灵剑溪水质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整治工程。目前我市正在开展养殖业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持续推动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以巩固整治成效。

    作为保护漓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黑臭水体整治也成为保护漓江的一项治本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不算相关县区政府,仅市本级,近年来我市用在漓江流域水体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的资金就达到了26亿元,投入治理资金之多前所未有。其中从2016年开始,桂林陆续投入近10亿元资金,推动漓江截污治理。一期投资4.67亿元,项目新建污水管道42千米,清淤8.2千米,建设泵井25座,砌筑河道护堤4.6千米,项目新建的截污管网基本覆盖全市主要建成区。

    “问题不根治,决不停下脚步。”2017年,漓江城市段截污工程二期项目启动。作为漓江城市段水体修复的牵头单位,市城管委再接再厉,新铺设雨污水管道4.72千米,建设一体化临时泵井7座,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8座,清淤7000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67亿元。工程的完工,基本解决了漓江沿岸生活面源污染问题,实现市区污水直排口全部截污以及漓江市区段截污管网全覆盖。现我市正在策划漓江截污三期项目,将截污整治范围扩展到漓江全流域,对流经各县区管辖范围内的漓江干流及支流污水直排口进行截污整治,实行雨污分流,切实保护漓江干流、支流环境。

    “目前,对漓江截污和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正在进行查漏补缺,我们力争尽快、彻底完成系统整治,还市民游客一条更加清澈的漓江。”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水体本身的治理,还有一并推动的岸上治理工程,通过城中村和无物业小区改造、排水设施项目建设、取缔漓江流域沿岸畜禽养殖业等多层次综合施策,为城市水脉激浊扬清。

    从虞山桥顺流而下,至净瓶山大桥,蚂蟥洲、伏龙洲鱼餐馆已经成为了永久的过去,漓江沿岸又找回了往日草长莺飞的生命力。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市城管部门对漓江城市段、洲岛共约3万平方米的各类渔餐馆分步骤进行了全部拆除。一场历时两年多的漓江沿岸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漓江及其支流周边的环境状况,更从根本上杜绝了餐饮等污水直排问题。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消除了散布在漓江流域的各类小作坊、畜禽养殖场等污染源,共拆除违法建筑495万平方米,保障了城市水环境不受污染。

    而为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市城管委还把加强治污设施建设作为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础工作。多年来,市城管委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和财政补贴等,在市区已经建成了5个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41.85万吨/日,城市雨污水主管达到700多千米,市区具有较为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然而,治理能力提升永远在路上。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投入约4亿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升级改造。届时,市区5个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全部提高到一级A类。

    抓长效,激活监管改革持久发力

    如今,在桂林城市道路上,一辆辆统一标识、规格一致的渣土运输车密闭运输,送到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这已成为桂林渣土运输管理的一种常态。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的攻坚战,开启了桂林源头防治扬尘污染的系列联防联控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渣土运输管理、洒水降尘等工作也完成了系统性的改革升级。

    “近年来,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桂林持续发力,市城管委不仅抓眼前,更着眼于抓长效,通过机制创新,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这是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中一以贯之的思路。”桂林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渣土办)有关负责人回顾近3年来的改革创新,如是说道。

    “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在今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原则。而桂林在渣土管理上已先行一步:从机制建设到实时监管,从督查考核到打击乱象,对渣土管理改革踏石有印,制度执行步步为营。

    据介绍,2015年,在市城管委的指导下,渣土办着手修改完善《桂林市实施<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办法》,通过多次征询各方意见,修改完善,明确了市级与城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并对渣土运输公司化提出明确要求。

    2016年6月,渣土执法增加了城管通设备,一旦出现违规等问题,能及时上传12319热线数字化监控平台。同时,市城管委还建立了桂林市城市管理微信工作群,将日常督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传微信群,各相关单位能及时联动处理,取得较好的督查效果。

    而从2017年1月起,我市全面实施建筑垃圾公司化处置成为机制改革的关键一步,六城区和灵川县八里街片区19家从事建筑垃圾处置企业经审核,得以规范从事建筑垃圾处置,未取得《桂林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擅自处置建筑垃圾行为被明令禁止。从2017年7月起,市面上现有的老旧渣土运输车被全部淘汰。

    “持续深入的改革,让桂林的渣土管理步入了改革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市渣土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渣土运输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为推动长效管理,渣土办制定了市区两级应急机制,并对19家渣土运输公司实行绩效考核。此外,执法力量重心逐渐下移,采取白天日常巡查与夜间突击检查相结合、错时联合执法等方式,有效加大渣土运输管理巡查力度。到目前为止共开展渣土联合执法行动31次,设卡383处,出动联合执法人员1883人次,查处违章违规运输车辆606辆次,罚款约50万元。

    严管重罚、抓常抓长,才能有实效。“目前六城区开工建设的工地绝大多数都能自觉使用19家渣土公司的新型密闭车。经检查,渣土公司大都按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各公司的洒水车和保洁车也都能按要求做好沿途的卫生保洁。”市渣土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建筑垃圾公司化处置走上正轨,而散装建筑材料运输车得到进一步规范,超高超载、不密闭运输、洒漏污染现象大辐减少。渣土管理的系统改革,有效遏制了道路扬尘的这个重要污染源。

    在严格渣土管理工作的同时,洒水降尘作为抑制扬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实现了不断优化提升。据市城管委建筑垃圾管理科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主城区有124条主次干道列入洒水降尘范围,市内主要道路要求晴天洒水频次为每日6次,次要道路和市区周边主干道晴天洒水频次为每日4次。伴随着城市管理考评办法的实施,我市对市区实施洒水降尘路段和洒水频次等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进行多次优化。目前,全市各县区洒水降尘工作完成率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7年桂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0多天。

    “近年来,从大刀阔斧推动漓江全流域截污治理,到城市绩效考评办法、市容管理条例等全局性法律法规的出台,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力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桂林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抓效能,实现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到新机制出台,为推动城市管理水平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抓效能提升。

    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桂林正处于全面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和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提高环境质量是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要治本不仅要靠基础和能力,更要提高管理效能。

    9月底即将投产试运行的桂林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作为桂林市首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进一步提高桂林市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和减量化程度,尽可能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延长山口生活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

    据介绍,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垃圾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我市市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400多吨,用16吨的大型密闭转运车要运80多车。而目前我市采取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居民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就填埋多少。长此以往,垃圾卫生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也容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发展矛盾扑面而来,市城管委从垃圾分类以及垃圾处理两个环节抓起。为进一步减少生活污染,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提高生活垃圾的处理效能,有效促进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建成以后的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将承担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任务。”市环卫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处理,可实现垃圾重量减少80%左右,体积减少90%以上,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填埋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这也意味着,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对我市优化生态环境、打造美丽桂林、全面提速旅游胜地建设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垃圾经过高温焚烧后还能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可有效地控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此外,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据悉,一期建成后该项目年处理垃圾54.75万吨,可发电2.12亿度,实现上网电量达1.8亿度,可满足9.3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燃煤6.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除了垃圾发电项目建设之外,桂林城镇饮用水取用及科学保护漓江的整体效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据了解,包括青狮潭水库第二水源引水工程、西城水厂建设工程在内的桂林市第二水源工程,估算总投资35亿元,于2015年8月正式启动。今年2月,该工程列入了桂林市2018年市领导跟踪服务推进的重中之重项目。据了解,青狮潭第二水源引水工程将由青狮潭水库向城北水厂及西城水厂(拟建)敷设引水管道97.4千米,管径DN1600-2200,引水规模70万吨/天。西城水厂则将采用常规处理加深度处理工艺,总规模40万吨/天。

    “该项工程的建成,将一改桂林城镇饮用水取用的格局,为进一步科学保护漓江创造更多红利空间。”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说。

    此外,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桂林经验不断完善成熟。目前已在象山区和七星区的50个小区20000户居民中实施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探索和实践“源头分类、分类收运、终端验收、生物处理”的桂林分类模式。

    据了解,2015年5月,桂林市被列为广西首个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城市,在全区率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由市城管委环卫管理处负责,环卫处下属平山垃圾处理场具体实施。

    “通过垃圾分类,小区居民参与率和厨余垃圾日收集处理量明显提高,居民通过垃圾分类的宣传发动和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小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虹桥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试点小区居民知晓率已超过70%,居民正确投放率达90%以上。截至2018年5月底,共收集厨余垃圾1330.92吨,生产精细有机肥约92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环卫处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桂晨 通讯员陈军华 莫碧琨


上一篇 | 下一篇
行政许可 | 管理动态 | 联系我们

主办: 38365-365
技术支持 & 网页制作:桂林市信息中心(网络中心)
地址:桂林市秀峰区榕湖北路3号  联系电话:07732827083(传真) E-mail:glscgw@163.com   
桂ICP备16003242
桂公网安备45030202000032

本平台只发布属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内部管理范畴类的非涉密信息,凡属于涉密的相关文件和信息严禁发布,违者追究相关法律责任!